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李治登基
作者:穿越大唐秦长青      更新:2025-03-24 06:01      字数:2096
  砰!

  秦长青一拍桌子,无比强硬。

  大唐之威严,不可侵犯!

  你扶桑囚禁我中原子民,虐杀奴役他们,就必须接受惩罚。

  别他么和我说什么神之地。要么赔钱、要么割地!

  见秦长青态度如此坚决强硬,阿倍保利懵逼了。

  赔偿多少钱都可以,但是我们国家现在没钱。

  神之地绝对不会让给你们大唐,这件事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阿倍保利简直要气疯了,怒视秦长青,姓秦的,要战便战,后退一步算我输。神之地绝不割让!

  传令,炮轰扶桑舰队!

  再把这个人给我扔下海,别让我在岛上在看见他!

  喏!

  瘸子像是拎小鸡一样把阿倍保利拖走。

  独眼龙招呼来一名护卫,扶桑战船,占据我大唐水疆,轰走他们!

  秦长青,神之地绝不割让,天照大神会降下天罚,惩治与你的。

  多说无益,老子就在这个岛上,要打你们就放马过来!

  轰轰轰!

  一艘战舰开炮。

  阿倍保利被丢到港口,看得目瞪口呆,转头看向秦长青的方向:你怎么敢的

  开炮确实是开炮了。

  都是先前的部署罢了,炮口没有对准扶桑的战船,炮弹全都落在战船的一侧。

  水花飞溅,扶桑人吓得呼爹喊娘。

  阿倍保利见状,急忙登船,带人反悔了本州。这件事他可做不了决定。

  讲道理,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是儿戏。

  虽然秦长青看不起他们,但阿倍保利心里依旧是把这件事上升到了国战的层次。

  必须要请示一下国王,如果神之地割让出去,扶桑的信仰也就崩塌了。

  本州,在这时候准确的称呼应该是飞鸟。

  根据记载,从公元前一直经历了弥生时代、古坟时代、飞鸟时代、平安时代、幕府时代……

  目前,小日子属于是飞鸟时代。

  它的政治中心为飞鸟县而得名,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白村江之战等。

  它分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为为苏我专权时代,中期为曲折发展时代,在位的国王受到了左右两方势力的压力,在先进与反动的方向中进退维谷。最后是被称作盛世的奈良时代。

  在国内,皇室在统一国土后,不断霸占地方贵族的领地,扩大自己的屯仓,并将侵略朝鲜的军事负担强加在他们身上,皇室和地方贵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矛盾统一的结点,是白江口之战,刘仁轨干掉了小日子的水师,自身矛盾统一,他们把目光对准了中原,时刻为入侵中原做准备。

  到了六世纪中期,部民制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开始瓦解,部民纷纷逃亡。朝廷内部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日益加剧。在朝廷中握有实权的大伴氏曾因主张把任那四县割让给百济而受到攻击,从而失去政治势力,物部氏和苏我氏取而代之。

  物部氏是朝廷掌握军事的贵族,是维护原有统治方式的守旧势力。

  当时,苏我氏是积极吸收外来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势力,不断的派遣唐使在中原学习,带回来佛教、农耕、工业等技术。

  苏我稻目之子苏我马子和物部尾舆之子物部守屋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马子讨灭守屋取得胜利,物部氏灭亡。自此,苏我家族独揽朝政。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小日子的一切学习的都是大唐,开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扶桑的各种制度,扶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逐渐强大起来。

  秦长青对这段历史,研究的不是很透彻,他贯穿的就是一个原则:干他!往死里干他!

  …………

  长安。

  太极殿。

  龙椅依旧空着。

  李治坐的还是辅位,以监国者的身份处理政务。

  老程第一个站了出来,开始诉说这些年李治的各种功绩。

  说完之后就是李绩和许敬宗。

  最终,太子党的成员统一口径,请求李治登基为帝。

  父皇还在世,只是出海游玩而已,本宫还年轻,登基就算了吧。

  李治正了正衣襟,站起身,对着满朝文武一躬身,礼仪、派头、礼贤下士做的有模有样。

  登基这件事,以后就不要提了。

  本宫要等父皇回来,登不登基做皇帝,父皇说的算。

  许敬宗一躬身,太子殿下,陛下留下了传位昭书,已经同意把皇位禅让给点下了。

  传位昭书,目前就在太庙里面供奉。

  国不可一日无君,臣等不能一日无主。

  许敬宗声泪俱下,殿下,群龙无首则不成龙,还望殿下为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为我等臣子考量,臣跪请殿下登基!

  随后,太子党成员纷纷跪地,臣,跪请殿下登基。

  马周、褚遂良、岑文本等人见状也是一样,臣等,请殿下登基。

  舅舅……

  李治表现的十分慌乱,把求助的目光看向长孙无忌。

  殿下!

  长孙无忌双膝跪地,臣,长孙无忌跪请殿下登基!

  唉!

  李治一甩衣袖,你们这是在逼宫,你们这是在逼宫啊!

  殿下,宗正寺卿、晋阳公主殿下求见。

  请!

  李治心头一喜。

  李明达穿着朝服走近太极殿。

  在身后,常乐为首的十名内侍。

  臣李明达参见太子殿下!

  李明达躬身施礼。

  皇妹,不必如此,你来此所谓何事

  宣诏!

  李明达话音刚落,常乐端着一个盖着黄布的托盘递到李明达面前。

  李明达掀开黄布,缓缓打开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圣旨宣读完毕,李明达双手托着手中圣旨,臣妹,恳请皇兄尊奉父皇诏书,登基为帝。

  说完,对着常乐一使眼色。

  常乐带着所有内侍上前,给李治来了一个黄袍加身。

  自此,李治登基为帝。

  贞观年号不变,第二年该国号为永徽元年。

  为此,李治大赦天下,册封群臣。

  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英国公李勣为开府仪同三司,程咬金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以礼部尚书、兼太子少师、黎阳县公于志宁为侍中,太子少詹事、兼尚书左丞张行成为兼侍中、检校刑部尚书,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代理户部尚书高季辅为兼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太子左庶子、高阳县男许敬宗兼礼部尚书,岑文本从中书令,晋升尚书令。马周、褚遂良等人官职不变,各加爵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