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颜师古说教颜勤礼
作者:穿越大唐秦长青      更新:2025-03-24 06:00      字数:1973
  []

  就在秦长青和薛定谔研究完官职调配之后,回到了兵部。

  兵部衙门热闹非凡,大是大非面前,所有人摒弃前嫌,一门心思的往兵部抓权利。

  再加上,秦侯爷的都来,所有人的红利也有了显著的涨幅,钱、权一下子成了亲爹,至于家族势力……能拖就拖。

  原本那些鼻孔朝天,瞧不上秦侯爷的官吏,瞬间化身舔狗。

  就连一直告假的颜勤礼也来了,明知道这个时候会被人耻笑,他还是来了。

  你来了。

  是的,我来了。

  你本不该来的!

  可是我已经来了!

  这是颜勤礼和崔敦礼的对话。

  没办法,即便是颜勤礼对秦长青恨之入骨,该来还是要来的。

  自始至终,颜家都没派人去找秦长青,也可以说成是一种默契,颜家人知道秦长青会卖给他们这个面子,放颜勤礼一把。

  至于颜勤礼,颜家人也没有过多的谩骂,和秦长青一样,机会只给一次,如果颜勤礼继续和秦长青杠,那颜家就会去找秦长青,让秦长青给颜勤礼罢官。

  秦长青斜着眼睛,看着颜勤礼,颜大人,身子骨好了为什么本侯看你还有脑疾呢要不回去在养养你放心,看在颜叔叔的面子上,你的政绩,本侯还是会给你八十分的,不会让你不及格。

  秦长青说话阴阳怪气,臊的颜勤礼不要不要的。

  下官谢侯爷抬爱。正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下官怎能久居家中

  下官是个浑人,有得罪的地方,下官认错认罚。还望侯爷不要怪罪。

  柳奭……

  侯爷放心,从现在开始,下官远离柳奭,对兵部忠心耿耿兢兢业业!

  那行吧。本侯这里正巧有个差事。

  秦长青拿出来一纸调令,递到颜勤礼的手里,工部最近忙着修铁路,人手不够用了。你暂代兵部员外郎行走,去昆明池监督一下水师学院的建设工程,主抓质量。

  啊颜勤礼愣了一下,秦长青怎么回事这么有油水的差事,教给他了

  本侯只给你这一次机会,能不能把握住,是你自己的事情。一枚印信递到颜勤礼的手里,本侯有必要提醒你,水师学院的建设工程,基本天下所有豪门都参与了。你颜家八个儿郎,已经报名,是下一期水师学院的学生。如果水师学院建筑工程质量不过关,将来发生什么事故,你颜家儿郎也会深陷其中。我给你举个例子,万一工程质量差,出现坍塌,正巧砸死的你颜家的人……本侯这么说,你懂吧

  懂了!颜勤礼对着秦长青一躬身,下官定当秉公处理!

  那些个建筑工程队里面,本侯最不放心的就是武家,那两个小子油头的很,你去的时候,先从武元庆和武元爽两个人查起。如果这俩人徇私舞弊,一次充好,就去找常乐,把他俩交给常乐审讯。秦长青顿了顿,至于审讯的过程,你就不要参与了,你等着常乐给你供词就好。毕竟牵扯到了武夫人,一切的罪过,就让本侯去承担吧。本侯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呢

  侯爷高义,下官佩服!

  好了,下去吧!

  颜勤礼离开了兵部,没有直接去昆明池,而是去了尚衣局。

  最近,他大哥颜师古,有事儿没事儿就待在尚衣局,和窦师纶品茶品酒。

  给大哥行礼,颜师古看都不看一眼,只是一声冷哼,就不再搭理颜勤礼了。

  字行,人来都来了,就不要计较那么多了。窦师纶笑着开口,长青不也没和他计较嘛,人情世故还在呢。

  废物!颜师古恶狠狠的瞪了颜勤礼一眼,以后离柳奭远点!

  字敬,你来尚衣局所谓何事

  窦师纶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在颜师古点头之后,这才战战兢兢的坐下。

  秦侯爷给愚弟一个差事,愚弟不知如何处理了。

  颜勤礼把秦长青交代的工作详细说了一番,大哥,秦长青摆明了是把我往死路上逼。但凡我敢查,就会成为天下豪门的公敌,咱们颜家也就完了。

  废物!颜师古又是一生漫骂,你长得是猪脑子吗

  ……颜勤礼可怜巴巴的看着颜师古,愚弟不懂!

  这是活路!颜师古叹了一口气,你不去,大把大把的人愿意去,看上去这是死路,但实际上这是活路。长青这孩子真是眼瞎,这么大的馅饼丢你身上……

  ……颜勤礼又是一愣,大哥……

  长青让你干啥你就干啥,不仅要查,还要严查!

  勤礼,你要记住,咱们颜家不做豪门不做望族,只做一个为国家输出人才的小家就行了。

  常言道忠君爱国,你以后就做忠君爱国的事情,把家族的利益放一放。咱们颜家一直以来,都是要人才有人才,要名声有名声,这就够了,没必要去争夺豪门大户的位置。

  你知道一个家,最高荣誉是什么吗

  大哥,最高荣誉不就是成为天下第一豪门吗颜勤礼说道。

  放屁!颜师古被气的胡子直抖,嘴角直抽,我告诉你,光宗耀祖就行了,做人野心别那么大,该有的荣誉都沾点,做人低调一点,才能长久。

  我在告诉你,大唐最低调的两个家族,文有裴家,武有陈家。

  大唐初期军功奖励改革之后,浙江宁波奉化陈一村,工部派出从三品大员亲自去了那里,为这个村修建了一座祠堂。陈家宗祠,供奉的不仅是陈家族谱,还有一间英烈祠,英烈祠里面有陈家自两晋时代起,历代为国捐躯的军人。

  陛下亲自手书,御赐国家柱石石碑。

  兵部、礼部、工部、民部、礼部、刑部各送去一块刻着光荣之家的石碑。在祖祠里面,还有各种勋章奖状……

  陛下赐给陈家一栋豪宅,并且下了旨意,陈家人参军就是校尉职。可陈家没要,依旧生活在陈一村,壮丁依旧送去当府兵。可以说,陈一村的人,接连很多代,都在为国留血为国牺牲,他们他们却从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