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名人录人气小说 第504章
作者:靳柳鲜赵春启      更新:2025-03-23 05:33      字数:618
  到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改造。

  面对这样的议论和压力,靳柳鲜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她毅然决然地递交了一份申请报告,要求到红旗渠工地上去工作。

  这份报告是她对林县吃水工程的诚挚关怀和坚定支持。

  来到红旗渠工地后,靳柳鲜将不足百日的儿子起名为“引漳”,寓意着为林县的吃水工程尽一份力。

  工地上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将她安排到附近的老乡家居住,与女主人同睡一个土炕。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靳柳鲜并没有抱怨和退缩。

  她克服了身上的虱子、臭虫和蚊蝇的困扰,坚持在工地上工作。

  她烧石灰窑、铲土、抬筐运料,还抽空上山挖野菜供给伙房。

  她的勤劳和坚韧赢得了大家的敬佩和尊重。

  在工地上,靳柳鲜不仅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还是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她热爱音乐,认为音乐能够滋润人们的心灵和激励人们的斗志。

  于是,她向工地领导提出了在工地上教大家唱歌的想法。

  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了领导的鼎力支持,并由她担任音乐老师。

  很快,工地上就响起了热烈激昂的歌声,歌声伴随着红旗渠工程的推进而响起。

  靳柳鲜常说:“永远不能对不起党!”

  这句话是她一生的信念和追求。

  即使在晚年时期,她依然保持着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念。

  她坚持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

  她的生活虽然简单朴素,但她的精神世界却丰富而充实。

  靳柳鲜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什么是爱心和奉献。

  她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林县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